北馬瓊海同鄉會 • Qionghai Association of Northern Peninsular Malaysia • Persatuan Qionghai Semenanjung Utara Malaysia
(PPM-003-07-12011980)
摘自《北馬琼樂同郷會會訊曁建會徵信錄》1987年9月26日:2-3
總務符大榮PJM
會務概况
前言:
感言:團結就是力量,集體以免孤單。在衆鄉賢的鼓勵之下,爲我們旅居北馬的同鄉成立一個聯絡同鄉的團體,庶幾互相呼應。於是由發起人組織籌備委員會,起草章程,進行辦理註册。在此籌備期間,得到諸位鄉賢之熱心奔走,四方聯絡,發揚犧性小我,完成大我的偉大精神,獲得各地同鄉的响應與支持,紛紛參加爲本會會員。終於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二日成立北馬瓊樂同鄉會。
組織過程:
一九八〇年六月十六日晚,邑人假座槟城中路帝皇樓酒家聚餐,席中提起項樂同鄉散居北馬各地者爲數不少,但缺少同鄉會之組織,並提議創組北馬瓊樂同鄉會,獲得與席者一致支持,即席成立籌備委員會,推學籌委會委員,並授權籌委會常務委員負責起草章程及申請有關註册事宜。當晚出席之同鄉達五十餘人。旋於一九八〇年六月十八日,假暹律八十二號舉行籌委會常務委員座談會,如何辦理註册有關事宜,經過一番討論後,即席成立起草章程小組:符大榮(召集人)、黃益民、莫迫棟、馬大銳、李蕃耀、王宏毅、王誠民、莫澤偉等,從速進行。
一九八〇年七月七日,章程小組委員在槟城金聯玉路廿五號舉行會議,通過章程草案,於八月廿二日,呈報政府社團註册官,同年九月廿五日接獲臨時准證。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一日獲得正式胜册。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政府在憲報頒佈本會爲馬來西亞合法之註册團量。(註册准證號碼:2333)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廿六日,假槟城中路帝皇樓酒家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同時選出一九八一及八二年度(第一屆)執行委員。之後,開始廣招會員,並積極籌備成立事宜。
翌年九月十二日(農曆八月十五日),假座槟城美輪大酒店日光廳,由槟州首席部長林苍祐醫生代表拿督許岳金高級行政議員主持成立典禮。在典的中,除本會主席黃益民同郷致詞及總務符大榮同鄉報告外、尚有瓊聯會主席拿督祝清坤局紳、槟州華人大會堂主席拿督許平等局紳、及廣東暨汀州會館總務林祿怡先生致頌詞。禮畢,由黃主席在該酒店一樓北京大飯店設午餐招待出席嘉賓及會員。同晚七時半,假座槟城中路帝皇樓酒家設宴聯歡,廣邀政府長官、社團代表、嘉賓及會員同鄉參與其盛,場面盛大熱間。
一九八二年二月廿六日,召開會員特別大會,成立籌建會所委員會,展開積極籌款工作,即席籌獲約拾萬元。至一九八三年上旬,已籌獲貳拾萬元以上。同年五月間購買槟城暹律七十七號樓屋。十一月廿八日,呀蘭正式過名註册,由本合四名信理員:即黃益民、莫迨棟、符大榮、李蕃耀代表本會簽署。在一九八四年六月至一九八六年四月間將樓屋出租,迄一九八六年五月收回。經過數月裝修及添置像俬,會所煥然一新。是年八月三日由主席黃益民同鄉主持昇匾禮,到場者除本會執委及建委外,尙有槟城瓊州會館主席拿督祝清坤局紳及總務林廷佾PJK先生蒞臨觀禮。
本會活動場所,註册地址更換過程:
一九八〇年在槟城中路一四四號。
一九八一年至八六年七月在槟城仰光路門牌三十二號(益群俱樂部)。
一九八六年八月三日起遷入新會所槟城暹律門牌七十七號,郵區10400。
會務活動:
本會執委以二年爲一任,常年會員大會每年二月至五月之間學行一次,供給各會員發表意見,以便改進會務行政。
建委會:自始迄今不斷籌募捐款,曾舉行過八次會議及七次小組會議。在獎勵條例下,依照原定計劃,捐款壹任元以上者爲本會名譽主席,非會員同鄉爲贊助名譽主席,懸掛十寸瓷像。捐款伍佰元以上壹任元以下者爲本會熱心同鄉,非會員同鄉爲本會贊助人,懸掛八寸瓷像,並刊誌姓名及捐款於碑誌銘及微信錄。
執委會:於第一屆曾舉行過十六次會議,第二屆及第三屆各學行過十四次會議,其他常務委員會議除外。會務進行一帆風順。
週年紀念:每年九月十二日舉行。當晚設備宴會聯歡,除本會會員外,也邀請各社團代表參加,以增盛况。尤其是友會成員,即吡叻瓊樂會館及雪蘭莪瓊海同鄉會之代表,駕臨共申慶祝。
本會參加槟州華人大會堂爲團體會員,共同爭取華族在經濟商業方面之利。
本會會員:迄目前爲止,計有男會員358名,女會員94名,合共452名。
本會福利股在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成立。福利的函義寬闊,本會僅能在紅白事上或各同鄉在困難時盡點綿力。主要目的在於喪事方面,幫助其善後以惠在天之靈。福利股組織,由執委會推舉正副主任及七名委員組成,目前共有股友248名。
維修會所及購置傢俬:
會所修理刷新費開銷拾千餘元,包括裝置電流,及辦公室,傢俬方面,除了各位熱心同鄉報效桌椅用具外,尚樂捐参千餘元。
馬來西亞瓊樂會館聯合會(總會):
擬議中之聯合會章程,業已三讀通過。總會設在吉隆坡,成員爲吡叻瓊樂會館、雪蘭莪瓊海同鄉會及北馬瓊樂同鄉會。總會重要要職員,正副主席,正副總務及正副財政,由三個屬會每年輪流担任。現在着手進行註册,相信不久即可獲得批准。
結語:
精誠團結,爲我們鄉會之重要基礎,和平相處,互相忍讓,爲我們傳統之美德。雖然各位鄉賢都能和衷共濟,誠懇贊助,在財力物力上慷慨支持,但是我們要爲下一代奠定美好的前途,大家仍須努力,繼積完成我們獎貸學金的願望。
北馬瓊樂同鄉會組織緣起:
摘自《北馬琼樂同郷會會訊曁建會徵信錄》1987年9月26日:6
海南島之東,濱海之區,有會同,樂會二邑,明清之季,均屬瓊州府治,民國肇始,改會同為瓊東縣。其南有萬泉河,發源於本島黎母山,宛延東流,經樂會東北注海,與瓊東縣僅一水之隔,二邑之風土語言相似,生活習慣亦同。民性活潑,直爽沈雄,且謙虛其心,宏大其量,有勤樸耐勞之素質,有冒險進取之精神,因地近海隅,故二邑之少壯單,多梯山航海,遠涉重洋,乘風破浪,南渡謀生,據史實紀載,為數不鮮。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遠洋各地,均有二邑同鄉之足跡,或開山林,或植膠園,或設工廠,或營企業,百數十年來,致巨富,立大業者,大不乏人。
我二邑同鄉,南來謀生,既有悠久歷史,生斯息斯,多為本邦公民矣。惟在北馬,惜無鄉會之設立,若一盤散沙,則對社會將毫無貢獻,務須團結一致,方可造福同鄉,以利人群。同人等有鑑及此,乃發起組織北馬瓊樂同鄉會,藉以聯絡梓誼,共敘離鄉背井之情懷,團結力量,共謀邦國鄉社之福祉,尤應效忠本邦政府,與友族和諧共處,以促進本邦之繁榮及社會之安定,進而奠定我人永恒之基業,此乃組織鄉會之宗旨也。
同人等目前已成立籌備委員會,依初步計劃,展開工作,不日将派員到各地拜訪鄉賢,務望踴躍入會,熱烈支持,加强團結,集中力量,俾鄉會早觀厥成。國語云:「民勞而思,思則善心生。」本乎此,爰書緣起如上,敬盼我鄉親,不吝賜教,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