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瓊海會館 • Perak Qiong Hai Association
(PPM-003-08-18121953)
回溯二十世纪初期,由于战乱, 中国各地民众生活均极为艰苦。 众多琼海乡亲为了谋生而冒生命危险南渡, 在南洋各地落脚,尤如一盘散沙。
当时旅居霹雳州之同乡如李居生、陈绍藩、符和昌、陈绍英、李昌炳、覃青山、王国熙、冯桂甫、王殿番等人,有鉴于必须联络乡情,拉近乡人的距离,才能聚集乡人的力量,为乡亲谋求福利。于是在时机成熟时邀请众乡贤在1953年7月22日集于当时平民酒楼联欢(即32 Clare Road, 30300 Ipoh, Perak),并发动组织乡会雏议。当时一致通过先成立筹备委员会,并建议以霹雳琼乐联谊社命名,申请注册,同时推荐李居燊为义务秘书。经过各方二个多月的奔走,终于觅得戏院街81号店铺作为社址。
并于同年12月18日获得社团注册处批准正式成为合法社团,定名为霹雳琼乐联谊社至1958年中改名为霹雳琼乐会馆;2006年9月29日再定名霹雳琼海会馆。
随着时代的转变,本会因应会员的需求而先后推出多项服务简述如下:
互助部
互助部乃独立注册单位,其原意为集合各乡亲的力量以照顾年老乡亲的善后问题。盖因当时多数乡亲皆为劳动阶层,收入有限,身故时极须援助。当时互助部部员在有不幸逝世者时部员皆缴费五角,以合资办理逝世者之后事。在互助部成立之初确实帮助很多乡亲渡过难关,达到了成立的目的。因时移境迁,如今,互助部已失去实际意义,故由2008年起该部便终止其运作。
筹建新会所
本会在1956年已有近千名会员,由于会员人数众多,各项设施不敷应用,筹建新会所之呼声遂此起彼落。虽然同乡的经济能力薄弱,一时之间难以筹足,旦在各人热心的捐献下,二年后终筹得足够款项购买戏院街102-104号两间相连铺位,并进行绘测以筹建两间铺位四层楼连天台的会所。会所于1960年落成,并于同年5月5日开幕,是日来自各地贵宾云集,主宾欢集一堂,举杯联欢。
设立中小学奖励金与大学贷学金
本会为鼓励会员子女努力向学,于1959年中设立中小学奖励金,至2011年共颁发了52届,受惠学生数千人。
大学贷学金于1976 年设立,至2011年有66名大学生受惠。奖贷学金全赖各热心同乡的捐助,而贷学金的运作顺利,则有赖于贷学金得主尽早偿还所贷款项,以便该款项可再贷给新的贷学金得主。希望同学们饮水思源,多参与会馆的各项活动,并回馈本会。
设立福利部
福利部的设立宗旨乃在帮助年迈无依的同乡。本福利部宿舍设在金宝路九号店铺的三楼,凡本会的无依同乡都可申请免费居住。如有需要,更可申请生活津贴。由于开销浩大,经济来源有限,所以一直都是热心的会员们大力捐助。惟因时代的变化,本会在2004年尾终止了该项服务;不过,有需要者,将被安排进住老人院,除每月津贴福利金外也颁发渡岁金。同时,会员有困难亦可向本部申请援助金。
设立怀亲堂
为方便乡亲拜祭先人,1962年8月初于本会四楼天台设立“怀亲堂”以安放先人之灵牌,每年进行春祭与秋祭仪式; 由于收费廉宜加上拜祭方便,极受会员的支持,现已剩下牌位不多。
设立三圣娘娘宝坛
与此同时,在本会四楼天台左侧设有三圣娘娘真身(天后圣娘、水尾娘娘、冼太一品夫人),每年三圣娘娘千秋宝诞(农历十月十五日),本会都会为三圣娘娘庆祝,并设羊宴联欢共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